老師,該給學生什麼?
讓學生成績一流,讓學生有競爭優勢,讓學生有端正品性⋯⋯
或許上述事項對很多老師來說是最重要的,但對應漢老師來說,透過數學給學生最重要的能力卻是其它。
出身自補教世家,應漢小時候便在補習班出出入入,沈浸在教學環境裡讓他耳濡目染喜歡上教學,國小時就喜歡把不懂的同學教會,「那時候就覺得把別人教會是一件很快樂的事!」他笑著說道。
「把別人教會」這句話說起來簡單,但小時候的「把別人教會」,到變成名師站在講台上的「把別人教會」,是兩碼子事。
數學不難,只是你不懂!
學習要進步就要有動機,但有動機前,要讓困難的事變得簡單。「我都會告訴小朋友,任何事情懂了就很簡單,不懂就很難。你問學生為什麼怕數學,百分之90的人都會答:他不懂。」但「不懂」就是個惡性循環的開始,因為「不懂」考試成績就會「不好看」,成績「不好看」就「不願意」親近它,不願意親近這門學科成績便只會越來越低,分數越低興趣也會更低⋯⋯
「任何東西都是懂了之後當你考好了就有機會提升,成就感太重要了,尤其對程度不好的小朋友來說。」要讓學生「想懂」數學,應漢會請學生先給數學一段時間。而每個學生程度不同,應漢會用什麼方法讓學生懂數學?
應漢說,他大一時上微積分,教授一進教室便對學生說:「來我們開始來上這個微積分喔!這個很簡單喔!」當老師寫了一整面黑板,轉頭便對同學說這沒問題吧!明明台下才剛接觸微積分的同學仍一頭霧水,老師就把一整面黑板給擦掉了⋯⋯ 「從那天起我就知道,微積分要靠自己。」也是從那天應漢知道,當一個老師不能以自身角度來思考,
在課堂上應漢常常遇到一些學生會怯生生地對他說:「老師,我可以問你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嗎?」他總是會笑一笑反問學生,既然很簡單為什麼要問我?他認為學生的問題有99%老師都會覺得簡單,但重要的不是老師覺得怎麼樣:「而是你不會才會問嘛!所以你不用管我覺得簡不簡單。」後來細問之下,他才明白學生為什麼要用「老師我可以問你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嗎?」做為開頭,這情形有點類似他大學上微積分時的感受,當學生問問題時,若老師只站在自己的觀點上就會隨時反應:「這個我剛剛才上過,你怎麼都不會!你自己回家看。」言下之意就是我都教了這明明那麼簡單你還不會,你怎麼那麼笨?學生鼓起勇氣問問題,但卻被老師嫌笨,這當然會把學生推得更遠,「我常常把我自己的程度降到跟學生一樣,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每天,給數學15分鐘!
除了讓自己的教學從「學生立場」出發之外,應漢覺得「持之以恒」非常重要,但「持之以恒」前也要先懂得「因材施教」。
常態分班讓一個班級裡混合了低、中,高程度的學生,對正規教育裡的老師和對學生都是挑戰,然補習班最大的作用便是能做到程度分流,辨識學生程度好壞除了成績,上課中透過觀察也可得知。班級小容易清楚掌握程度,班級規模大就需要方法,應漢說他教到一個段落會停下來,列出新題目要同學用剛才所教授的觀念練習演算,「這時我就會走下去看看,學生便會緊張,而你也會看到究竟誰會、而誰又不會。」
針對程度差的學生,應漢會訂出學習目標,這個學習目標很簡單:「每一天寫三題數學,一題數學5分鐘,你一天給數學15分鐘。」應漢覺得,如果一開始給學生太多題,他一定寫不完,寫不完就會放棄了。但如果一天從15分鐘開始,卻能持之以恒練習,「累積半年下來也會寫5百多題,寫多了就會興趣,有興趣就是好的開始。」
學生進步的原因百百種,老師另一個重要的責任就是找到學生能被誘發潛能的點,然後把學生導引至良性循環中。他說道,曾有個對自己的成績不太要求,喜歡和他聊天的學生,有天突然列了10個問題請教他,應漢也不疑有他把10題給解完了。「後來我才輾轉得知,他喜歡上一個女生,而這個女生拿了數學問題來問他⋯⋯」應漢知道後並沒有要這個學生不要交女朋友,反而當這個學生再列問題請教他時,他還是詳盡地教導他,「他還蠻喜歡這個女生的,覺得這個女生會繼續來問他問題,因此相對的也要把自己能力變強!」就這樣在愛神的力量和應漢老師的推波助瀾之下, 有情人是否終成眷屬我們不得而知,只知道這個學生月考時突飛猛進變成了全班第二名。
數學不重要,思考才重要
應漢老師人如其名,上課風格也頗有「硬漢」作風。他不甩唯我獨尊這套,反而他希望學生能站起來挑戰他,「比如說上到排列組合比較活的章節時,我會一直上上上⋯⋯但其實我是上錯的⋯⋯」在課堂上安排了這步下錯的棋子,應漢說台下仍有90%學生奮力抄寫,只有10%的學生會皺起眉頭看著他⋯⋯當學生抄得差不多時,應漢停下來轉過來對學生說,老師剛才上的是錯的,「學生會說啊老師你怎麼會講錯的給我們聽,我會說:我講錯的你們怎麼都抄起來了呢?學生會說因為老師我們相信你。我會說不是這樣子的,我剛明明就講錯了,問題在你沒有發現,表示你認同我剛才講的錯的內容。」
在課堂上挑戰學生的思維邏輯和思考方式,並不是要證明自己有多強,而是希望學生不要成為一個很死板的人,「不要人家講一你就覺得是一,人家說什麼你就信什麼⋯⋯」應漢覺得高中一畢業後多數人就不會再唸數學了,但透過數學去習慣思考,這個能力就會一輩子跟著你,沒有人能拿走了。
因此,除了讓學生成績一流,除了讓學生有競爭優勢,除了讓學生有端正品性⋯⋯數學老師,該給學生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數學本身不重要,在各式各樣不同狀況出現的時候,你可以應付,這才是數學本身最重要的一個訓練。」關於此題,應漢老師這樣解答。
應漢 老師Profile
教學年資:20年
專長:思考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