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到張堯老師時,完全感覺不出來他在補教界已經有25年驚人的年資;除了他看不出年紀的外表,談話間張堯所選用的辭彙都很樸實、誠懇,而最常掛在嘴邊的二句話是「沒關係」、「都好」,讓我忍不住問了他:「老師,你是不是常被學生欺負?」他笑了笑對我說:「對啦,很多人這麼說!我也有我的堅持,我就是要學生天天寫作業,我就是要每周考試啊!這些就是我的底限。」

%e5%bc%b5%e5%a0%afblog1

站在學生的立場上思考

張堯說自己小時候對數學並不感到特別有興趣,倒是他也從來沒想過要當補習班老師;「我在唸台大機械研究所的時候,到陳立老師的補習班打工,」他說道,唸機械學科的同學畢業後大部份都到科學園區工作,「但認識陳老師之後,我反而覺得教學工作更具有挑戰性,而跟學生在一起,思考都會跟學生比較接近,想法也會年輕一些。」

研究所時期就開始教書張堯,當時和那些高中生年紀相差不大,加上他隨和的性格很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學生有什麼問題都願意跟他分享;觀察力十分敏銳的張堯,也在這些相處中,學著站在學生角度去思考他們的問題。有一次他發現一名學生無論是在學習上,或是和同學相處上都有困難,深入了解後才知道這名學生暗戀上了學校老師,但這件事她沒辦法跟其它同學討論這件事情,造成心裡不小的壓力。

張堯知道後並沒有對這個同學冠上敗德大帽子,他用過來人的經歷與這位同學分享,「盡力把你的心思放在學業上,因為你上了大學你一定對感情會有別的想法,不用急。」

逐漸的,一次、二次⋯⋯誠懇的陪伴和疏通,終於解開了這個學生的心結,「後來她表現的挺好,」他笑著,眼睛都快瞇到看不見了。

觀念先於題目

在教學這部份,張堯最重視先建立好的觀念,其次就是用好的題目來練習並運用這些觀念,「陳立教育系統和其它教育系統最大不同,便是我們注重觀念;我們不會找題庫來要學生拚命學解答,因為單單只靠練習題目,你無法知道一個觀念的全貌。」在他的課堂裡,張堯一定會把觀念與定義講得非常仔練和清楚,「把觀念講清楚後再做題目,比如說要說有理數好了,有理數定義是什麼,它是從哪裡分出來的,它會有發展等,要把這些觀念定義準備好告訴學生,學生往後學習就比較不會有障礙。」

如果說觀念清楚是陳立教育的核心,順應這個核心發展的便是教會學生如何靈活運用。張堯認為陳立教育系統設計出來的題目,都會找「假設你觀念不清楚,就很容易做錯的題目。」除了這些題目,「用畫圖來解釋或破解題型」,也是他在教學上相當重視的一個部份。「有時候有些題目看起來很難,但卻忘記你只要畫個圖,這個題目就能轉個方向,你馬上會看出解題的方法⋯⋯運用觀念把題目圖像化,這也是我們教學系統裡另一個重要的特色。」張堯說道。

%e5%bc%b5%e5%a0%afblog2

勤加練習 勇於找尋自我

「多思考,多提問,提問前先思考。」張堯說,很多人會問學習數學目的是什麼,「每個人都有腦袋,但不是每個人都人用,數學就是鍛練腦袋。」張堯舉例:高中數學有一個單元叫排列組合,這個單元就是喜歡的人很喜歡,不喜歡的人就會覺得佷挫折,「因為它就是要你用很少的工具和你的想像,去做很多問題。這就是學數學的真諦-學著用自己的工具。」

教學以外喜歡打打高爾夫球,養寵物的張堯老師,他的人生經歷讓他非常鼓勵學生要多方面涉獵,「我唸大學時有一個同學,上課就愛打電動玩具,如果從以前觀點來講這學生就不務正業,可是他後來去開了一間資訊公司,也有不錯的成就。」不但鼓勵學生去追尋自我,他甚至會用他的方式來鼓勵學生多方嘗試;如在台中、台北固定開班授課的他,曾在台中遇到一個固定遲到四十分鐘的學生,「我沒有責備這個學生,但我去了解她遲到的原因,後來我才知道她放學後一定會去租書店,看完一本小說後她就會甘願來上課。」張堯說這位學生後來考上中文系。

「當時她的成績也很OKAY,那她看看小說無妨。古人說大德不踰閒,小德出入可也,我的教學就用這個道理。」張堯笑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