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趨勢:不作多題作好題、理論與思考並重

12年國教實施後,今年是第一屆教改學生參加學測,在教育的改革下,台灣的家長與學子們或許得經歷一段改革陣痛期,在本次試題公告後,對於數學科媒體報導均是讓人心驚。陳立教育請益幾位在班內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請老師們針對今年的學測試題進行一些評析與提供學生建議。

陳立老師:

過往學生都太依賴題型訓練,靠題型反射解題,而今學測試題將題型融入於試題之中,複合式觀念命題使學生失去耐心而感到棘手、感覺難,題目著實不難,主要還是題型活化連結所致,所以,提醒所有的同學,未來數學的學習趨勢,應當「理論與思考並重」,培養思考體質化,不作多題作好題,方能掌握大考!

柯文定老師:

2017學測數學科與媒體內容不一定是等號,不論現在同學感受如何,這個挑戰已告一段落,在成績公佈前先享受一下輕鬆的年節假期。 考試的內容都已在課堂上、課程中教導過,所以當大家沸沸揚揚討論難不難時,我的回答是「還好」,只是「學習」是一條需要堅持的路,所有的考試都是這條路上的挑戰,沒有捷徑,只有努力。「專心」、「耐心」、「細心」更是將這條路走的順遂的三個重要因素,只要扎實的裝備好,碰到再險峻的挑戰也能輕鬆躍過。

高宏老師:

哀聲遍野,是今年考完數學科目後,普遍聽到的聲音!但平心而論,本年題目和往年相比,較無繁索的計算和敍述,試題更著重在題意的理解、基本觀念的深入延伸再應用,而圖形能力的解題,更是得分的關鍵,本屆命題誠屬漂亮的一次,而原始成績會下修,但估計幅度不大! 對於程度好的同學而言,本試題非常有鑑別度,決定分數的高低,勝負依舊落在多選題!但對中等程度的學生而言,想得到理想的成績,就不容易了,和往年相比,本次命題較無一目了然、淺顯易解的題目,這種現象,可能會造成對數學認真的學生,耽心得不到應有的效益,往後更容易放棄對數學的學習意願,這或許能提供往後的命題教授們的一道警訊! 有鑑於近幾年的出題趨勢,命題已漸漸跳脫出學校段考式的制式化考題,對平常用題海戰術訓練出的學生來說,非常的吃虧,這也是高宏老師上課常常耳提面命的,同學日後想在大考數學奪取好成績,實力和能力的培養和養成點,將會較以往更為重要,數學該科成績的優劣,更明確的定位了同學能否進入一流大學的舉足重要科目,同學不可不慎!

杜宇老師:

學生覺得相對於歷屆試題來說,模考是困難且不好寫的,而本次學測試題,就給學生在考模考的感覺,較不好處理,難免會有同學感到被虐與受挫。而杜宇老師一直提醒學生,面對任何測驗,態度與想法是最重要的,好比有同學遇到第一題就卡關,接下來當然直接影響發揮。但杜宇老師說,學生都有機會面對任何層級的測驗,而大家都考相同的一份試卷,同學就是要去面對,任何試題都要面對,把態度拿出來,靜下心來回想老師教的東西,或許就因此突破了。

高斯老師:

學測試題不講難易,就看自身實力與發揮而已,但就本年試題來說,許多只訓練學生套公式解題的老師或補習班(尤其中南部最多),其所教出來的學生或是在家自學的同學,將會在今年的學測中出很大狀況。高斯老師提醒同學,選擇補習班是很重要,同學們喜歡找套公式的補習班,原因是學校考得不難,這樣的教學方式容易在段考或小考就看到成效,但面對大考,就完全不足以面對,近三年的學測試題都顯示出這樣的結果,學測越發重視定理、定義的理解與思考能力,而引導學生想數學,便是高斯老師專注培養學生的教學模式。 總結了老師們的看法,我們得到了一個結論,就是:學習數學無捷徑,一切從定義、定理、觀念出發,我們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會提供給同學最完整的教學,而同學們也要拿出態度認真學習,跟著陳立教育的老師們,確實獲取「數學能力」,才能讓同學們都能無畏的迎向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