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中至八月中,位於台北許昌街的陳立教育總部因為試聽活動而熱鬧滾滾。
數十位工作人員為即將到來的試聽活動準備,他們檢查著列印出來的各式表單,數位教材與操作器具是否完善,在教室門前檢查著各式講義,於黑板上寫下了今日試聽講座重點事項,討論著各種動線指向,工作分配是否清楚明確,不時思考著各種狀況發生的可能性。
一支運作精準的隊伍
當試聽課程時刻到來,即將擁有高中生身分的近百位學生依序從1樓搭乘電梯上樓,人潮在工作人員的指引與分配下,快速且有效率地坐滿了擁有近百人以上位置的教室,你以為一切會在此刻結束?事實上這只是開始。接下來會有許多各種難以想像情況發生,想想看數百位學生便有數百個不同的需求,那些需求大到課程與老師的安排與選擇,小到失物招領等等⋯⋯所有工作人員必需一天工作9小時以上,他們緊繃著神經面對著所有大小事項,然,在這9小時裡,卻少有錯誤發生。
這支代表著陳立教育與學生和家長第一線接觸的隊伍,年輕卻訓練有素、總是處於螺絲鎖緊的狀態,在表現專業與招生能力的同時,他們可貴地沒有一絲功利主義的市儈感。陳立教育台北分校主任呂紹康,便是這支隊伍的靈魂人物,他們統合台北分校行政櫃抬、班務管理、企劃部門與招生業務三大塊事務。
一般人一聽到補教產業多會認為其最重要的價值繫於名師身上,然如果用名錶運作來比喻陳立教育機構,當一支名錶擁有設計品味的外觀、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絕佳功能之後,少了精密優化的運作單位這隻錶就只是裝飾品而已。呂主任所代表的正是一個「精密優化的運作單位」,他讓陳立教育價值動起來;「在補習班這個領域裡,真正無法取代的是人的特質;也就是補習班的工作人員和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當家長和學生接觸你的時候處於很舒服的狀態,他知道你很了解他們需求的時候,自然會選擇你的補習班。」呂紹康說道。
呂主任認為這個職業比較像是服務業,要面對各種不同因應課程之外的問題,價值比較不容易被看到,因此在傳統補教產業當中,這樣的角色最容易被忽視,多數補習班都以兼職人員為主。以暑假五月中到八月中的招生祭為例,在陳立教育總部會舉辦二百場以上試聽與教育相關講座,每一場講座動輒百人參加,從教材準備、老師安排、課程主題,至座位動線等等,都必需規劃的清清楚楚,「你可以想像三個月裡辦了二百場演唱會的感覺嗎?我們的人員都是全職人員,都在專業訓練的平台架構下,因應這種大場面他們可以提供好的服務品質,順暢的行政流程。但這種場面沒有專業全職人員的平台,是無法撐起來的。」呂主任說道。
讓孩子家長吃了定心丸的角色
長像清秀的呂主任,在補教招生推廣產業已有20年左右的時間;高中工讀時在補教業擔任設計的他,從那一刻起便沒離開過補教業;在桃園補教業服務多年後因緣際會進入陳立教育系統,「我先到新莊分校,當兵休假時會到台南去訓練員工,退伍後隔天就到台南分部工作了。」雖然在台南呂主任有很好的招生成績,在工作六年後他感覺到自己想要一點突破,便來到了台北分校。
在業務招生有多年的功力和成績,呂主任認為好的招生人員並不是靠話術,而是要懂得心理分析,也要知道不同孩子的特質要做哪些不同的升學輔導,「我們就像是一個讓家長和孩子吃了顆定心丸般的角色。」呂主任以他近來所遇到的學生為例,在呂主任幫他安排試聽課程建議時,孩子認為資優班試聽不OK,也擔心一般程度的課程自己會沒辦法接受;呂主任認為,有些孩子對自己太沒自信,這才是問題所在,「如這個孩子,他連這個課都還沒有聽就覺得他沒辦法接受這個老師,可見他不是程度問題,而是信心問題。我就跟家長溝通,孩子需要調整的是心態,把心態先建立好。」
呂主任也認為,在這個過程當中他發現學生自信是求學中很大一個助力,「我覺得願意努力是學習第一個門檻,鼓勵一個孩子最重要的是一開始要幫他們的心態建立起來。」因此當一個孩子認為自己不能或不行的時候,呂主任會告訴孩子們慢慢來,讓時間去優化自己的狀態,心理建設好了以後,呂主任認為陳立教育有充份的教學資源可以符合任一種學生需求,「我們可以讓一個學生在一個好的制度和環境,去達到他的夢想。」
如他在台南服務時,曾經遇到一個很認真、但因為基測考不好到了崑山科技大學附屬中學的學生,「我知道他很認真,因此每個階段,我都會提供他一點協助,最後他考上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系。」這個學生從物理系畢業後又到了中研院去做相關的研究工作,如今於高科技產業擔任替代役,因為專業程度高,這個學生也打算累積一定工作經驗後自行創業圓夢,「和這個學生接觸過程當中你會發現有些學生特質是很好的,但你必需要去看見。如果一個補習班不是以人為本的話,你無法看到學生下一個階段會發光發熱的可能性。」呂主任說,像這樣的學生只要多給他一份協助,多一點關注,和多一點信心,「他們是可以達到他的夢想的。」
課業輔導與家庭關係潤滑劑
即將當父親的他談到現今教育體制和環境時,他認為有其缺撼;因為他認為一個孩子唸到了高中後應該要開始有自己的想法,也應該要學會如何自己去決定和判斷一件事情,但這些要求在現在的學生身上越來越看不到。「我希望幫自己的孩子建立好許多基本觀念,如孩子要知道很多責任是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老師和其它人身上,一來他學壞機率不高,第二個他為知道要為自己決定負責。」
教育體系的改變,連帶也造成補教業工作的質變,過往學生到補習班就是學習,家長不會把管理孩子的事交給補習班;「現在家長對補習班要求比學校高,補習和服務管理不可脫勾。」如今補習班除了提供知識以外還必需督促孩子唸書,讓學生成績進步也是一定要的,「不唸書的責任已經不在孩子身上,而是在補習班身上。」因應這些需求,陳立教育設立了K書中心,甚至為需要一對一輔導的學生設立了輔導室;多數家長們也認為補習班老師和自已孩子關係比較好,當管不住孩子的時候,便會前來尋求補習班協助,「我處理過的問題很多,有交男、女朋友後都不上課,還有青青期讓女友懷孕的,或是叛逆的⋯⋯這些過去都不是補習班該要處理的,現在都是要連帶處理了。」然從這些問題當中呂主任也發現,多數叛逆的孩子多因為家長管束過於嚴格,「當一個孩子沒有空間的時候,他就會叛逆,我們要先跟家長溝通,利用家長願意釋放旳空間當成籌碼,去處理孩子的問題。」
雖然工作項目多又雜,工時又長,呂主任的用心和耐心讓許多家長和學生看在眼裡。在台南時,有位家長因為孩子進步了,開心地載了一筐自種的鳳梨到學校門口送給他。今年太太懷孕,一個已經畢業好幾年的學生還寄給他牛肉湯⋯⋯這些點點滴滴,都帶給呂主任許多力量和成就感。「總有學生會記得,這一輩子有一個人對他來講是改變他很多的人,這樣就讓我很感動了。」他笑著說道。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