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程檔案

多元學習評量

2.0
107課綱出現了一個新名詞叫「學習歷程檔案」。它是什麼?會不會成為之前「多元學習評量」的翻版?要了解這問題還是得從整個107課綱的精神與目的說起。107課綱期望教育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還要促進「全人發展」,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這樣的終身學習者要能「 自主行動 」,要能會「溝通互動 」,要有「社會參與」。


課綱將受教的主動權由教師轉移給學生,所有改變都是為了要刺激學習動機。理想上,對電腦資訊有興趣的學生,數學與邏輯必定要加強;喜歡機械車輛電子產品,勢必要多理解物理與化學;對餐飲與美容品有興趣的除了化學還要有更多生物知識;喜歡旅遊,想理解廣闊的世界,就不可能拋開每個地區的風土環境和發展脈絡,那就是地理和歷史。而在所有人蒐羅資料的過程中,語言能力必不可少……學生對知識概念的掌握需要更清楚,不同性質知識間的連貫性也要更好。就學習內容來說也和世界的複雜度呈正比;不會變少,只有更多。

pic學習01
這並不代表過去強調的知識不重要了。新課綱其實是想改變過去教育與生活脫節的窘境,改變學生面對知識的態度。讓學生發現原來解決自己生活上面對的問題,滿足自己的喜好或興趣,最有用的武器就是這些授課的內容。讓學生因為各自的需求,主動地、快樂地進入知識之海探索。而由於學生掌握主動性,所以學生的知識追尋「過程」將會是一個考核重點。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達到「 自主行動 」、「溝通互動 」、「社會參與」的核心目標,也都會是評鑑的標的。

這也就是107課綱中試圖讓「學習歷程檔案」成為大學招生的重要參考資料,推進「考招連動」的基礎出發點。換句話說,日後學生所有在校在學的一舉一動,都應該是累積的過程,是考核的項目。日常在校的表現對升學評鑑來說必將扮演一定程度的角色。

pic學習02
世界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歷程也即將改變。或許,這個喜愛防彈少年團的世代未來的就學過程將會如他們在手機上看的MV同樣多采多姿,家長當然也不必再用蔡藍欽那種一把吉他一個人聲,帶點散文意味的標準看待未來的教育。我們只能期望,第一線的老師們已準備好如何對應這個新變革,考招制度也能真的有所改變,落實改革理想。

至於我們?早就準備好了。因為無論制度如何改變,教育核心的價值不會改變。陳立教育早已堅持多年,而且在相同的理念下實踐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