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形容我的教育,就是像糖衣裹著藥一般;教育沒有糖衣真的難以下嚥,就好像很多學校老師課上得很好,但沒人要聽,因為他不懂得怎麼表達;但相反的有些老師糖衣裏太多了,但裡面沒有內涵,你吃完很多糖衣對身體(學習)也沒有幫助的。」
在補教界有20年經驗,已是名師前輩級的洪良老師如此是說;此刻的他身穿條紋衫,卻細膩地注意到該選擇哪款顏色的眼鏡來搭配,他講話速度很慢,字字句句都謙遜紮實並蘊涵哲理。
數學 是找到你人生方向的基點
在80-90年代重考班興盛時期,洪良老師曾經一周教過20.5個段,「我們補習班一個段算3個小時,當時一天從白天到晚上會有3個段,7天乘3個段等於21段⋯⋯」也就是說,那時候的洪良老師幾乎就是白天上重考班,晚上上家教班,生活裡只有教學沒別的了,「當時我辦完結婚後隔天就去上課,小孩出生時也是從異地趕回台北⋯⋯」過著這樣馬不停蹄上課的日子10多年,他開始反省自己,他認為教育始終是個良心企業,一個老師要給學生多少永遠只有老師自己最清楚,於是下定決心要好好把自己想傳授給學生的教材梳理清楚,「在2年內我把重考班全部推掉,雖然當時重考班的收入比家教班好很多!但教材很重要,透過教材你才能把你的理念和想法體現給學生。」
除此之外,在補教業多年學生都叫他「良爸」的洪良老師對「教育」感受最深的,就是許多人都用功課來評斷一個學生的價值,因此他給自己的座右銘就是:「每一個人都重要!」。「你出了社會你會明白,功課不好並不會影響你的表現,但功課好卻去做壞事,反而對社會殺傷力更大。」這些想法,讓洪良變成一個「不是那麼把數學當成人生唯一」的老師,他覺得他的數學就是實用,他認為一個學生如果想考上台大醫科或是其它一流學府,他教的數學真的足夠了,反而他比較喜歡研究的是教法和教育,這20年來的經驗告訴他,無論是數學或者英文都只是教導孩子開啟另一扇窗子的工具,「就是說有些領域你不知道有這個東西,你不知道有這東西你就永遠不會去用⋯⋯我的數學是比較實用、比較夠用的,但我更希望以它為基點,讓學生去找到人生的方向。」
樹立一個好學的典範
在陳立體系的老師幾乎都有一個特質──學問都很紮實,洪良老師不但學問做的紮實,他的好學過程更是這個體系內值得一說的典範。
6年前洪良老師至中國天津南開大學研讀產業經濟系研究所,有一天,一個和他感情不錯的教授帶著同門師兄弟來和他見面,讓他有機會看到對岸學生的素質,「他們很多不是到產業面去做實體勘訪,就是在圖書館讀書。」這讓他開始有了警惕,他覺得自己必需再看更多,「我希望我可以了解兩岸教育,如果真的要了解對岸,不能霧裡看花或是以不同姿態去看這件事情,一定要親自去走一次。」
於是,南開大學畢業那年,經由陳立總裁曾淑鈴推薦他順利地進入台灣大學EMBA就讀,在隔年他又報考了北京大學的EMBA,「我就是想同時了解兩岸之間的EMBA到底有什麼不同。」2015年他同時在兩地讀研究所的,但他覺得自己還沒攀上高峰,隨後他又報考了北京大學教育管理博士班,「那年我沒考上,但今年我就考上了!」一直渴望看到教育最高風景的洪良老師終於如願,不但如願,他還是今年榜首。
在補教界點點滴滴,讓他最想做的事就是:「研究教育的想法,和教育的哲學。」如今在重新進入校園唸書的這個時候,更讓他有機會思考許多根本性的問題,「包括大學教育到底為了什麼?它是職前教育?還是人生追求一個啟發點知識的平台?」他認為多數人一直要求學生要進大學讀書,但進大學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卻從來沒有人可以好好解答。因此,他在教導學生時著重於讓學生能清楚明白他們為了什麼去做這件事,「這樣的動力是最大的,就像今天如果你想去旅行,你不需要旅行社,你自己找資料就可以去規劃你的旅程了。」
重視人文素養與情感的良爸
但和多數陳立體系的老師一樣,每個老師都明白補教業因它的商業面而為人所看輕,也都明白很多人會把教育的原罪怪罪到補習班身上,「但事實上我覺得這實在是倒果為因了。」洪良老師舉出知名學者Mark Bray提出的影子教育(The shadow education) ,「就是把培訓產業形容成影子教育,也就是說正統教育做得好,影子自然就小,但正統教育若是偏頗,影子就越大。」
在洪良老師的教室裡,他用他的觀念來翻轉人們對補教業過於功利的負面想法;他認為人文素養、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很重要,在他主導的板橋分部,常會舉辦一些演講,邀請來的人也都很大咖,諸如學子最愛的九把刀,也曾是到板橋分部演講的貴賓。為了教育, 洪良老師下了很多苦心,也讀了比別人還要多一點的書,對於這些,他覺得沒什麼,只是希望為學生和給自己的兒女,立下一個終身學習的榜樣,「我到現在還是在鑽研很多教法,還是看許多有關教育方面的事情。」
然在20年的教育生涯,一直讓洪良老師留在補教業的動力,不是他曾經創下的教學段數紀錄,也不是他賺了多少錢,而是一個曾經在考場上失敗多次的學生寫了張卡片對他說:「老師,謝謝您給我夢想的能力。」,而是每年生日、教師節時,他會收到上百個學生寄來的卡片和短訊,而是學生到了法國時,會立刻和他分享的一段當地美景⋯⋯每一年他也都會找學生一起去拍照,每年一本本的攝影集,牆面上貼滿滿的卡片,都說明了他和學生之間深厚的感情。
以終身學習來形塑對學生影響力,保持著每一個學生皆重要的觀念,是洪良老師的特色,而洪良老師也覺得陳立體系裡的老師都有一個想法,都想去巔覆多數人對補習班的偏見,「因為你不能選擇學校老師,但你可以選擇補習班老師。」或許這個例子可以說明,這群老師確實巔覆了某些成見:一名洪良老師教導的學生要進入某一醫院就職時,院方希望她寫出影響她一輩子最大的兩個老師,「我沒想到她其中之一竟然寫我⋯⋯一個補習班老師。」洪良老師感性地說道,躲在眼鏡後的眼睛泛著些微淚光。
洪良 老師Profile
教學年資:20年
專長:欣賞古典音樂 閱讀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