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數學是科技文明的基礎,賦予這門幾乎與人類文明同齡學問「現代」意義的,正是「微積分」

這個演算法有效地解決了傳統數論與幾何中無法處理的問題,讓「變化」可以藉由符號描述與運算。理工科幾乎人人必修自不待言;社會科學中,經濟、會計等需要統計的領域也少不了它的協助。對大多數進入大學的學生而言,這無疑是門重要、卻又令人痛苦的科目。

近幾年,由於課程與考試制度的改變,原本屬於學生的痛苦也延燒到大學教授身上。許多人自學測結束後開始「停機」,或放空或準備申請事宜。不滿意學測結果的則繼續準備考試,整個高三幾乎處於空轉,學生對微積分往往只聞其名不見其影。各大學莫不為此所苦,不少教授抱怨大一的第一學期根本就是在替學生補習高中數學。於是,不少大學針對此現象設計了銜接課程,但效果似乎有限。為甚麼?

我們必須驕傲地說:「教學是一種專業」。大學教授們的專長在研究,在生產知識。教學是附帶工作。對許多教授們來說,犧牲研究時間應付學生是苦差事,更何況懵懂摸不清東西南北的新鮮人。但,這卻是我們的專長。長期以來,我們全副精力投注在中學教育領域。我們深知學生的需求;深黯如何與學生溝通、互動;深入研究、設計各種教學方法;並深信只要有心,就能引領學生學好課程,享受到知識的樂趣。

所以,當發現高中與大學銜接出現這樣重大問題時,陳立老師便設計出了「觀念微積分」課程。因為微積分的觀念更為抽象,很可能沒辦法一次馬上明白,所以採用線上教學、線上解疑,為的是讓同學可以不斷地、不限次數地一再重複學習。陳立老師提醒:這套課程內容循序漸進,同學們務必弄懂了前一個單元再進行下個單元,千萬不能躁進。只要有心,必能藉這套課程培養出應有的微積分觀念與能力。

當然,我們還是得再次提醒,任何學習最終靠的都是自我的付出與努力。大學,並不是「由你玩四年」的地方。想要及早進入狀況,不虛度四年寶貴光陰,就從「觀念微積分」開始